找到相关内容2604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江苏佛教概况

    扬州鉴真和尚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律宗和中国文化。元、明、清期间,江苏佛教仍十分盛行。民国年间,江苏各地几乎村村有庙庵。  江苏佛教的译经出版事业也十分兴旺。汉末,北方有支谦等高僧入金陵译经讲学。三国时,康僧会在建业译经。东晋时,江苏译经事业更有发有发展,共译经263部。南北朝时,建康高僧云集,出现了译经高潮。宋代,刻印《碛砂藏》。明代,刻有明《洪武南藏》。清末,杨仁山居士等人创办金陵刻经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2452786.html
  • 玉华山与唐玄奘

    华山中避暑和译经,山居时间将近五年,并且最终圆寂于玉华山,享年65岁。  圣教序记  略去唐高祖始建仁智宫事,而述唐太宗晚年将仁智宫扩建成玉华宫后,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即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来...篇。  译经道场  玄奘在玉华山建立的译经功业,是其一生译经事业的“压轴”戏。显庆三年(658)正月,玄奘随驾自洛阳返回长安,奉旨人住新建的西明寺译经。然而,在自印度归来十多年的译经生涯中,玄奘很惋惜...

    石有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1167080.html
  • 魏晋佛教史

    思想,又有学通儒道,博学多识的道安大师及弟子慧远等,有系统的融和、开展,故玄谈名士莫不以「般若性空」充实其学,或增清谈之资,佛教于焉深入士大夫阶层而迅速传播。   三国魏地的佛教以般若学及译经为主,...中国戒法的传承。   因避战祸,僧人多从北方来到南方,因此,吴代建业的佛教,多由关中、洛阳一带传入,如安世高、支谦等。安世高原为东汉末年译经高僧的代表,其行走路线正可显示佛教已由北渐向南传播。支谦汉文...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496061.html
  • 浅谈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理论

    乃龟兹人,七岁时随母出家,魏晋时期(公元401年)应姚兴之邀来到当时的译经中心--长安,在逍遥园等地率领八千弟子进行大规模的译经工作,由他主持翻译的佛教典籍多达七十余部,约四百多卷,质量并重。  在鸠摩罗什之前,汉时的译经数量也不少,但据《高僧传》所述,译文“多滞文格义”,“不与胡本相应”,因此,鸠摩罗什决意一改以往的翻译方法,由直译改为意译,不拘泥形式,著意经义再现。为使佛经真义得到广泛流传,他运用了...

    黄淑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2750342.html
  • 萧齐时代的佛教——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一

    的《梁高僧传》为齐代高僧立传的有51人,其中译经1人(齐代译经不止1人,见下文)、义解17人、神异3人、习禅4人、明律5人、亡身2人、诵经7人、兴福3人、经师5人、唱导5人。这些人,无疑在齐代佛教界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  齐代的译经,据唐智升的《开元释教录》卷六载有沙门7人,所译经、律,总共一十二部三十三卷。译人和经、律名称简述如下:  (1)沙门昙摩伽陀耶舍,华言法生称,中印度人,于齐高...

    方 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5952343.html
  • 陈代的佛教概况——中国佛教史话之三十七

    582)命国内初受戒沙门一齐习律五年。后主(583—588)也在太极殿设无遮大会舍身大赦。”(《中国佛教》一,页30)。  唐道宣撰《续高僧传》记载陈代高僧并不多,一共只为14人立了传,其中译经2人...译经,与《续高僧传》所记有所不同。他说:“自武帝(陈霸先)永定元年(557)丁丑至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己酉,凡经五主三十三年,缁素三人所出经、律、论及集传等,总四十部一百三十三卷”。兹就译...

    方 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0152349.html
  • 在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吴立民教授做学术总结

    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中国文化的巨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世界文化的名人,他在中国乃至亚洲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前进的榜样。  玉华宫是玄奘大师晚年著述译经生活的场所和圆寂的地方,因此这里应是玄奘学术生涯的精髓所在。玄奘大师一生译经1335卷,而他在玉华宫则译出680卷,占大师一生译经总数的二分之一。因此,玉华宫是玄奘译经的重要基地,说它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

    吴立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01969230.html
  • 谈信雅达

      最近读到韩廷杰先生所写与恒毓先生商榷的文章(载《灵山海会》2003年春,总第七期),商榷的内容之一是古代佛经翻译的“信、雅、达”。   关于这个问题,恒毓先生是这样说的:“古代的译经大师在翻译佛经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就是译经的规则和标准问题,为此,他们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最终提出了信、雅、达这一系列译经规范。”韩廷杰先生引用上文后提出不同意见,主要的观点是:我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位译经大师讲过‘信...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4141556.html
  • 东汉末年的佛经翻译概况

    ,也是为了让腾、兰二尊者能长期居住而创建的伽蓝。因此之故,大凡后来所创建的佛教伽蓝皆称“寺”,一直相沿至今。为了使佛法能在东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二位尊者就开始了译经生涯,开辟了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译场,也为后来的译经事业铺了先路。在初具规模的情况下,腾、兰最初翻译了《四十二章经》等五部经典,其余都佚失了,惟存此经。“藏梵本于兰石石室[1],图佛像于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2]。此为佛教东来的最初翻译...

    曲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5249860.html
  • 玄奘玉华山的灵魂——读王仲德先生的两本书

    北部的玉华山中译经4年多,并于公元664年圆寂于此山中。由于大师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因此,玉华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的第五大佛教名山。其实,玄奘并非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而是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俗姓陈...宗李治又敕令改宫为玉华寺。显庆四年(659)玄奘法师来此译经,直到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玄奘法师圆寂玉华寺的一段与玉华山密切相关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大量珍贵史料,实为人们了解玉华山辉煌历史、丰富...

    王焕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1768698.html